夏日炎炎,穿越風景秀麗的鯉魚湖畔,放眼望去,昔日的荒涼已不見蹤影,一棟棟建筑物傲然屹立,一座環境優美、功能齊備、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學府已然建成。
雷河中學遷建項目位于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雷河鎮七里村一組,建設規模為新建一所九年義務制學校,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教學樓、行政辦公樓、食堂、風雨操場、師生宿舍、圖書館等,項目建成后,將配備智慧教室、多功能報告廳、標準化實驗室及現代化文體場館,有效緩解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緊張問題,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環境。
7月15日,歷經一年多的艱辛耕耘,占地7萬多平方米的宜城市雷河中學遷建項目正式完工。9月,二千余名師生即將搬進期盼已久的新校園,開啟嶄新的學習旅程。
迎接挑戰 解決開工建設“攔路虎”
談及項目的建設歷程,老牌項目執行經理陳剛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,他如數家珍地介紹道:“在項目推進過程中,我們遇到了場地平整、臨時用電、圖紙會審、資金緊張等重重困難。
2023年6月25日,中標通知書下發當天。湖北公司迅速召開項目啟動會,組織調集精兵強將奔赴宜城。暴雨初歇,暑氣蒸騰,陳剛首先帶領團隊與地方政府、相關單位溝通協調,開展項目前期勘察規劃,及時跟進場地移交情況,嚴格圖紙復審與技術交底,完善施工技術方案,確保了項目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,為項目如期開工奠定堅實基礎。
然而,這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,困難接踵而至。項目團隊進場后面臨無地、無電的困境,施工區域還包含樹林及少量耕地,又暗藏多處未揭示的暗塘,地下水豐沛,為施工帶來很多未知風險,場地平整成為項目部前期施工的一道難題。
此時正逢三伏天氣,面對烈日“烤”驗,項目團隊采用“鏟高填低”的方式平整土地,分區啟動永臨結合道路施工,以學校核心建筑——圖書館為中心發散四周,項目全員堅守一線,大型機械設備高效運轉,實行輪班作業,確保各道工序緊密銜接,最大限度提升施工效率,全力以赴打贏開工前的攻堅戰,最終確保了2023年9月15日的開工儀式如期舉行,為后續施工搶出寶貴時間。
項目團隊堅持“一次建設,雙重利用” 原則,合理規劃了用電、消防等永臨結合施工方案,將前期的臨時道路進一步加固,按永久道路規劃精準定位,完工后即可轉化為永久道路基層,節省工期的同時,合理節約材料成本。同時還優先啟動樓層內正式消防栓系統施工,將其同步用作臨時消防設施,既嚴格遵循消防安全規范,又避免臨時消防設施的重復建設與維護。
“這個項目的技術難度不算大,有個難點是圖紙設計問題多。”雷河中學遷建項目總工程師曹玉風說,“他們給的圖紙很粗,我們先后組織了4次會審,提出92張圖紙會審意見書,涉及700余項問題。”
“施工過程中,我幾乎每天都在與設計單位聯系圖紙問題,了解圖紙設計進度,晚上夢里都在同多個單位溝通設計答疑意見,逐個攻破技術難題”“保證生產必須方案先行,時間緊迫,工作量巨大,幾乎每天鏖戰至深夜審查圖紙、選擇、編寫、計算施工方案”曹玉風回憶著。與此同時,我們還需要對內多次組織研討論證,優化現場布局,及時解決現場遇到的各項難題。
鉚足干勁 推動主體結構“加速跑”
2023年12月28日,在宜城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,雷河中學遷建項目被列為宜城2024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,要求在2024年完成主體工程。然而,面對項目資金緊張的實際難題,如何啃下這塊“硬骨頭”,項目部所有人都犯了難。
“辦法總比困難多!”項目執行經理陳剛給全體管理人員加油打氣,“你們把活都干好,讓他們挑不出毛病!”。
為此,陳剛一方面堅持項目回款是“跑出來的”,不是“等出來的”工作理念,積極履行管理職責,常態化向業主催收資金,積極拜訪屬地政府和業主單位相關負責人,匯報工程建設進度,及時了解資金到位情況。另一方面,堅持搶進度不降標準,科學部署、精準施策,掀起“戰高溫、搶工期、保安全”的攻堅熱潮。
在2024年8月施工高峰期時,現場實行彈性作戰機制,抓兩頭、歇中間,錯峰施工。中小學教學樓、圖書館、行政辦公樓等以平行施工作業的方式同步進行,實現“空間換時間”,提高建造效率。鋼筋綁扎、模板安裝、墻體砌筑、混凝土澆筑、旋挖轉孔……各項工序緊密銜接,有條不紊,高峰時期動態調配300余名工友交替開展主體結構作業;在建設現場,項目部全天候開放3處“清涼驛站”,成為工友的能量供給站,日均供應冰鎮綠豆湯、茶水、防暑藥包,圍墻噴淋與霧炮機聯動開啟,在這場與高溫的較量中,項目部實現“零中暑事故、零工期延誤”的雙贏目標,并于2024年9月2日完成主體結構全面封頂,比政府工作報告約定時間提前近3個月完成,以實際行動響亮兌現了“西部鐵軍、業主放心”的鄭重承諾,展現了項目團隊卓越的工程管控與履約能力。
全力沖刺 打響裝飾裝修“收官戰”
伴隨著最后一棟建筑物主體結構的封頂,項目全面進入裝飾裝修施工階段,工作重點隨之轉移。
雷河中學遷建項目室內外裝修涉及材料品類繁雜,涉及多個場景應用,為此,項目團隊高度重視前期籌劃,以施工進度計劃為基準,科學編制材料采購專項方案,明確采購節點、數量及技術參數,為材料供應提供系統性指導。針對業主單位指定的材料品牌,項目團隊嚴格履行“考察-詢價-比選-報審”程序,先后6次組織專業人員實地考察生產企業資質與產能,開展多維度綜合對比,精選代表性樣品按流程報送監理單位、業主單位逐級審核定樣,確保材料選型符合合同約定及項目定位。
作為一所九年義務制學校,學校主要面向學生教師,對綠色環保及有害氣體控制要求極為嚴格。項目團隊始終配合業主從設計源頭開展方案優化,特別是在墻體外觀施工階段,將原先三萬多平方米的外墻涂料+真石漆工藝,全部優化為真石漆噴涂,這樣不僅節省了工期和用工成本,更有效地阻止外界惡劣環境對建筑物侵蝕,延長建筑物的壽命,同時確保了施工過程的環保性與安全性,乳白色和咖啡色材質感的墻體更突顯出校園的大氣與典雅。
而校園不止“外在美”,項目團隊還通過踐行低碳先行、綠色建造理念,巧妙搭配高效太陽能板,打造出 “電能+太陽能” 熱水系統,成功破解大型場所熱水供應難題,實現了全校師生全天候 24 小時熱水自由。
多措并舉 筑牢安全生產“生命線”
安全是生產第一要素,雷河中學遷建項目部時刻繃緊安全生產弦,從“要我抓”的工作要求變成“我要抓”的自覺行動,出實招、真亮劍,推進安全生產責任落實。
“人人都是安全員”,這是項目執行經理陳剛一直強調的工作準則,也深深根植在每一位雷河中學遷建項目建設者心中。“安全帽是否全員佩戴”“腳手架是否規范防護”、塔吊“十不吊”、貨梯“十不運”是否遵守、機械進場質檢報告是否齊全……看似都是小問題,實則容易引發安全事故。每周一上午,項目團隊都會組織代建方、監理及各參建單位對項目施工現場進行交叉互檢,敏銳查找問題,現場精準反饋問題,提升安全監督質效。
雷河中學遷建項目有群塔作業防碰撞、高支模安全專項施工、懸挑卸料平臺專項施工等危大工程12項,雖然安全管理較其他項目難度不是很大,但項目團隊仍不敢松懈。針對危大工程及關鍵工序,項目班子成員根據分工進行現場帶班作業,督促、指導現場嚴格按照專項方案和安全技術交底作業,對排查出的隱患和存在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采取補強措施,確保重點部位、關鍵工序按既定目標順利推進。
與此同時,項目還通過在高風險點位布設監控預警設備、項目負責人帶班巡查、安全隱患日查周結等手段,護航項目施工,切實做到項項落實、件件反饋。
作為宜城市十大民生項目之一,自開工建設以來,項目備受屬地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注,受到湖北日報、襄陽日報、襄陽電視臺、宜城電視臺等各級媒體報道20余次,順利通過屬地各類檢查80余次,為加速榮譽創建,實現打造省市標桿項目創造了良好基礎。同時,項目部通過承辦宜城市安全生產月啟動儀式、宜城市揚塵治理觀摩會等活動,進一步強化全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,優化施工現場安全警示標識和安全防護設施,從制度、人員、設施等多方面入手,全力筑牢安全生產防線,為項目建設營造安全穩定的施工環境,確保了項目建設“零事故”。
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巖中。”過去,每一磚一瓦都記錄著建設者的辛勤;未來,每一草一木都將見證祖國花朵的成長。雷河中學遷建項目全體員工將繼續秉承“聽黨指揮、艱苦奮斗、守正創新、敢于勝利”的“西部鐵軍”精神特質,凝心聚力、鼓足干勁,為中國十九冶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!